您的位置:

首页 >廉政教育 >廉政文化
廉政故事会|嘉言故事( 五 )
发布时间:2023-04-20 来源:绥化市纪委监委

讲廉政故事,树清廉新风。绥化市纪委监委与绥化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联合开设《廉政故事会》专栏,近期本专栏将推出敬民、任贤、德行等十个方面精彩勤廉历史故事。讲述廉洁故事,传播廉洁理念、弘扬清风正气,切实增强党员干部遵规守纪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,营造浓厚廉洁文化氛围。

嘉言故事( 五 )

明·况钟《拒礼诗》:清风两袖朝天去,不带江南一寸棉。惭愧士民相饯送,马前洒泪注如泉。其《离任》诗曰:检点行囊一担轻,京华望去几多程。停鞭静忆为官日,事事堪持天日盟。

明·沈贲《讽兄》:锦衣玉食非为福,檀板金樽可罢休;何事长事子孙计,瓦盆盛酒木棉裘。

明·吴纳《题礼盒》:萧萧行李向东还,要过前途最险滩。若有脏私并土物,任教沉在碧波间。

明·张好宁《廉泉》:香花墩上有奇泉,饮罢头痛始觉贪。争得长江大河水,悉于廉泉得其源。

明·庞尚鹏《庞氏家训》:人生福禄自有定分,惟择其理之所当为,力之所能为者。尽其在我,俟命于天。此心知足,虽蔬食菜羹,终身有余乐。

清·顺治《入关即位诏》:国之安危,全系于官僚之贪廉,官若忠廉,则贤才向用,功绩获彰,庶务皆得其理,天下何患不治。官若奸贪,则贿赂肆行,庸恶进,无功冒赏,巨憝得以漏网,良善必致蒙冤,吏胥舞文,小民被害,政之紊乱,实由于此。

清·康熙《教子庭训》:至于人生衣食财禄,皆有定数。若俭约不贪,则可以养福,亦可以致寿。若夫为官者,俭则可以养廉。居官居乡只廉不俭,宅舍欲美,妻妾欲奉,仆隶欲多,交游欲广,不贪何以给之?与其寡廉,孰如寡欲?语云:“俭以成廉,侈以成贪。”此乃理之必然矣!

清·张伯行《禁馈送檄》:一丝一粒,我之名节;一厘一毫,民之脂膏。宽一分,民受赐不止一分;取一文,我为人不值一文。谁云交际之常,廉耻实伤;倘非不义之财,此物何来!

清·陈宏谋《在官法戒录》:贪欲二字,坏尽世间人。得便宜处再往,得便宜事再做,终有悔吝之时;今日进得一步,明日又求进一步,恐是颠躓之兆。堆金积玉,来处要明。越分过求,余殃在后。